Loading...

當企業面臨契約管理與法律風險有何因應對策?

〈拍新聞\聯合採訪中心 胡哲偉\台中報導〉

企業策略軍師的錦囊妙方上上之策 : 企業策略法律領航,為您的企業保駕護航】 !

       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浪潮中,企業的永續經營之道不僅仰賴精準的市場定位與卓越的營運效率,更植基於對各種潛在風險的辨識與管理能力,而連結企業與其合作夥伴、客戶乃至員工的核心紐帶,便是「契約」。契約是法律賦予當事人權利義務、明確行為界線的正式文件,更是企業風險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;然而,現實中許多企業並未充分意識到契約管理的重要性,將其視為標準流程中的一環,直至法律爭議浮現,才驚覺其所帶來的巨大衝擊。

       中華企業策略永續發展學會創會理事長 莊鈞翔博士深信,建構一套完善且主動積極的企業契約管理與法律風險防範機制,是企業穩健發展的基石,在這個體系中,專業律師的角色不應僅限於事後爭議的處理者,更應是企業事前規劃、中期執行監控以及長期策略布局的關鍵夥伴。

一、 契約的法律本質與風險承載功能

       莊鈞翔博士從法律視角觀之,契約是當事人基於合意所創設的法律關係,依據我國(民法第153條規定)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時,契約即為成立。一旦合法成立,契約便對雙方產生法律上的拘束力,明確規範彼此的權利與義務,例如,在最常見的買賣契約中,(民法第348條)即規定出賣人負有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,而買受人負有支付價金的義務;這種經由契約確立的法律關係,不僅確保了交易的順利進行,更重要的是,它在未來潛在的爭議面前,提供了釐清事實、判斷責任、尋求救濟的法定框架。

        因此,企業簽署契約的目的,實質上是對未來的預先規劃與風險分配。一份思慮周全的契約,應當清晰界定各方的責任範疇,特別是針對非預期情況(如一方未能依約履行,即違約)應如何處理、損害如何計算、以及爭議發生時應透過何種程序解決等,都應有明確的約定;這些事前的約定,旨在將不確定性降低,使得在問題發生時,企業能夠有所依循,透過契約條款來解決爭端,從而減輕進入冗長訴訟程序的可能性與負擔。

       莊博士強調,風險管理的第一步,便是對風險的認知與評估。在契約領域,這體現在簽約前對契約文本的深入審閱,仔細閱讀每一條款,確保企業方對自身的權利義務、對方的承諾以及潛在的風險點有全面的了解,這不僅能避免因誤解或資訊不對稱導致的履約爭議,更是主動進行風險控制的核心環節。

       契約,在此意義上,是企業將潛在風險明文化並加以管理的有力工具,透過契約條款預設風險條件,讓企業在面對不利局面時,能依約主張權利,有效控制損失 !

二、 企業契約潛藏的常見風險

       儘管契約具有重要的功能,但在實際運用中,若處理不慎,契約本身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,企業在商業活動中常面臨多種類型的契約風險:

1、條款歧義或不周延:

       契約文字的精確性至關重要,若契約條款用語含糊、定義不清,或是條款之間相互矛盾,將導致簽約雙方對同一約定產生不同解讀,極易引發後續的履約爭議甚至法律訴訟;未能準確界定關鍵詞彙(例如「服務完成」、「合格標準」)或對重要環節(如驗收程序、保固範圍)未作明確約定,都屬於此類風險。

2、契約效力瑕疵:

       並非所有簽署的契約都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,若契約在成立或生效時欠缺必要要件,其效力可能受到影響,例如,部分契約依法律規定須以特定形式為之(如涉及特定身分關係的契約),未符合法定形式可能導致契約無效。又如,簽約一方欠缺行為能力(依民法第77條等規定),或契約內容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或禁止規定(民法第71條)、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(民法第72條)。

       此外,若當事人簽約的意思表示非出於自由真意,而是受到詐欺或脅迫(依民法第92條),該契約也可能得撤銷,企業必須嚴謹確認契約簽署主體的資格、契約內容的合法性與合理性,以及意思表示的真實性,避免因效力瑕疵而引發法律問題。

3、條款顯失公平:

        在商業談判中,地位不對等的雙方可能導致契約中出現顯著偏袒一方的不公平條款,俗稱「霸王條款」,例如過高的違約金約定、不合理的責任限制或免除條款、單方面任意變更契約內容的權利等,這些條款雖然在表面上對強勢方有利,但其中蘊含法律風險。

       依據(民法第252條),法院對於過高的違約金得予酌減。對於定型化契約中顯失公平的條款,(民法第247-1條)亦賦予法院宣告其無效的權利,簽訂含有不公平條款的契約,不僅可能在訴訟中被認定無效或被調整,更可能損害企業聲譽。

4、履約與外部情勢變動風險:

        莊博士提出,契約通常建立在當下的環境與預期基礎之上,然而,未來的政治、經濟、社會或自然環境都可能發生巨大變化(例如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、貿易政策調整);若契約未能預設應對這些外部情勢變動的機制(如不可抗力條款、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安排),一旦情勢劇變影響履約能力或商業基礎,企業可能面臨違約風險或重大的商業損失。

       這些潛在的契約風險,輕則導致商業爭議與額外成本,重則可能損害企業信譽、錯失發展機遇,甚至面臨巨額賠償與生存危機,因此,主動管理這些風險,是企業經營者不可迴避的責任。

三、 專業律師:從風險辨識到契約護航者

       莊博士強調,在企業契約管理與法律風險防範的過程中,專業律師扮演著無可取代的關鍵角色,他們不僅具備深厚的法律素養,更能將法律知識與商業實務相結合,為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。

       律師的首要任務之一是進行嚴謹的「契約審閱」,這不僅是文字上的校對,更是從法律、商業、風險控制等多維度進行評估。律師會深入了解企業的交易目的與背景,精確識別契約中的核心條款、潛在風險點以及可能需要補充或修改的部分;他們會特別關注前述的各種風險類型,例如條款的明確性、契約效力要素的確認、是否存在不公平條款等,律師應將基於最新的法規解釋與判例趨勢,評估這些條款可能帶來的法律後果,並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向企業解釋其風險所在,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。

        透過律師的專業審閱,企業得以在簽約前充分掌握契約全貌,識別潛在陷阱,並進行有備而來的商業談判,律師能協助企業爭取最有利的商業條件,並將雙方的權利義務與風險分配以合法、合理且清晰的方式體現在契約文本中。他們可以協助設計各類保障條款,如完善的違約責任歸屬、明確的損害賠償計算方式、具體的履約保證機制或合理的契約解除與終止條件,讓契約更能反映雙方真實的商業意願並有效控制風險。

       莊博士論述,更具前瞻性的做法是委託專業律師「從零開始為企業草擬契約文本」,由資深專業律師主導的契約草擬過程,能夠將企業的商業目標與法律風險防範策略完美結合,該商務律師會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,例如針對特定產業或交易模式,量身設計契約結構與條款內容,確保契約不僅符合法律規定,更能有效分配風險、保障企業核心利益。例如,針對新產品的經銷契約,律師會協助企業(作為供應商)明確約定經銷商的銷售範圍、業績要求、款項回收方式、智慧財產權保護條款,並設計應對經銷商違約的處理機制,這種主動設計的契約,相較於使用通用範本或由非專業人士草擬的文本,能更精準地反映企業的策略意圖,有效管理潛在風險。

       同時,專業律師也能協助企業建立標準化的契約範本與內部審核標準,提升企業整體契約管理的效率與專業度,將交易風險管控的理念深植於企業日常營運中。

四、 藉助科技力量建構高效契約管理體系

        在處理日益龐大且複雜的契約事務時,莊博士多年協作企業經驗深感,單純仰賴傳統的人工方式已顯不足,將法律專業與現代科技結合,建立高效能的契約管理體系,已成為企業提升風險管理能力的必然選擇。企業外部法律團隊可以推動企業建立標準化的契約管理流程,包括不同類型契約的處理規範、內部審核與簽署的權限流程、以及關鍵條款的風險評估準則,而運用現代化的法律科技工具,特別是具備「智能輔助功能的系統」,能夠大幅提升契約管理的效率與精確度。

        這些先進的智能技術工具,能夠輔助法務人員進行契約的草擬、協商、審閱與管理,例如,透過智能分析功能,工具可以快速比對契約版本差異、檢查關鍵條款的遺漏或衝突、識別潛在的法律風險點,甚至根據預設的規則自動標記需要特別關注的內容;莊博士特別在此強調,這些輔助功能「並非取代律師的專業判斷」,而是將律師從繁瑣的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,讓他們能將更多精力投入於更具策略性與判斷性的工作。

        莊鈞翔博士協同合作許多企業導入「整合性的契約管理系統 Contract Lifecycle Management,CLM 」概念,能夠涵蓋契約從最初的起草、內部流程、外部協商、正式簽署,到後續的履約管理、到期提醒、續約或終止等各個階段,這種數位化的管理模式,使得企業能夠清晰掌握每一份契約的狀態、關鍵日期、應履行的義務與享有的權利,藉由系統化的管理,可以有效減少人為錯誤、確保文件的版本控制、強化資訊的安全性,並提供實時的契約履約狀態報告。

        許多專業領域的分析均指出,一套設計良好的「契約生命週期管理機制」,不僅能顯著提升營運效率,例如縮短契約簽署週期,更對企業的法律風險管控具有關鍵影響;透過將契約管理流程化、標準化並輔以科技工具,企業能夠建立更為強韌的營運基礎,有效降低因契約管理疏失而帶來的風險,法律團隊可以將這些科技系統產生的數據與洞察,納入企業整體的風險評估與內部控制框架中,與其他部門協同合作,共同監控與應對潛在的合約相關風險。

五、 法律支援方能從合規到競爭優勢的轉化

       莊鈞翔博士體悟真正專業的法律支援,其價值遠超過單純的風險防範與合規要求,適切且有企業策略性的法律服務,才真正能夠成為企業建立持久競爭優勢的強大助力,並列出以下三點說明:

1、法律團隊在企業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與運用方面扮演著基石作用:

       有效的專利、商標、著作權及營業秘密保護,是企業創新成果的守護者;律師不僅協助企業完成法律上的權利登記與維護,更重要的是,能協助企業規劃智慧財產的商業運用策略,例如透過授權協議,將技術或品牌轉化為商業價值,法律架構下的智慧財產保護,鼓勵企業持續投入研發與品牌建設,這些受法律保障的無形資產,將構成企業抵禦競爭對手模仿、維持市場區隔的堅實壁壘。

2、其健全的法務支援與契約管理體系,才能顯著提升企業在商業交易中的談判地位與執行效率:

       當企業對自身潛在的法律風險有清晰的認知與應對方案時,在與潛在合作夥伴進行談判時會更具信心與彈性;標準化、高效率的契約流程也能加快交易速度,有助於抓住稍縱即逝的商業機會;同時,法務團隊嚴謹的合規性審查,能夠有效避免企業涉入具高風險的交易,確保業務發展在合法的軌道上,從而保護企業的信譽與品牌形象。

3、企業法務的功能已從傳統的後勤支援部門,轉變為具有戰略價值的夥伴:

       專業的法律團隊不僅是風險的守門人,更是促進企業創新、建立穩定合作關係、形塑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推手,莊鈞翔博士創立「中華企業策略永續發展學會」,用意在於建構「法律與企業經營策略深度融合之平台」;協助企業領導者清晰「懂得善用正確的法律支援,不再是成本支出概念,往往成為企業無形的資產與強大的企業軍師後盾」。

       契約是企業運作的基石,風險則如影隨形,在複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,莊鈞翔博士建議有效的契約管理與法律風險防範,是企業能否行穩致遠、實現永續發展的關鍵要素,這需要企業經營者的高度重視,需要建立系統化的管理流程,更需要專業律師的深度參與與策略指導。

       從契約的法律意義與風險承載功能,到識別常見的條款歧義、效力瑕疵與不公平條款等風險,再到倚重專業律師在契約審閱與設計上的專業能力,以及借助現代法律科技工具提升管理效率,每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。中華企業策略永續發展學會專業律師群,不僅能協助企業規避顯性風險,更能從企業整體策略出發,將法律專業轉化為保護企業核心資產、提升交易效率、增強市場信譽、並最終構築競爭優勢的有力武器。

       莊博士深信對於任何有志於長遠發展的企業而言,睿智的企業領導者將專業的契約等法律服務以及法律軍師團隊,納入企業核心經營策略中,視其為重要的基礎設施與策略性投資,而非僅是成本負擔,必將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,更是確保企業基業長青的堅實護城河,實為企業上上之策 !
Copyright © CHUANG, CHUN-HSIANG, Ph.D. Industry Trend Analysis Academic Viewpoints. All Rights Reserved. No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or adaptation permitted. Violators will be prosecuted to the fullest extent of the law.
CHUANG, CHUN-HSIANG, Ph.D. Email:pc5888@gmail.com
Associ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nterprises in Greater China LINE Official Account:https://lin.ee/1FIptAs
最愛人氣
0 likes
關鍵字
人物專訪
拍新聞